2012年8月28日 星期二

Chez Shibata

銅鑼灣京士頓街9號名店坊 AEON MaxValu Prime地下G01號舖



Tiramisu
彤:位於銅鑼灣名店坊新開的超市地下,行過幾次都覺得蛋糕的樣子不錯。Chez Shibata是來自日本的糕點。恒在團購見到名字,本以為是小店,所以買了,$88三件蛋糕。可以自己選糕點,點了Tiramisu,Mont Blanc,和朱古力櫻桃慕絲脆餅。附送兩粒小Macaroon,Macaroon皮有點硬和實,一點都沒有Delicate的感覺,但杏仁味挺重。

恒:雜誌廣告見到由日本甜品師父新開的餅店,轉頭就在Yahoo團購見到優惠隨即入手。誰料竟是在超市旁的小攤檔,擔憂。店員更要不懂甜點的的名字,要靠手指指的傻瓜點菜方式,驚慌。小Macaroon 杏味和甜味同樣突出,不過硬皮加上韌性的質地有種浪費Quota 的感覺!

彤:Tiramisu完全沒有咖啡味,偏甜。而Mascarpone Cheese一點也不幼滑,入口有好多粒粒的粉。沒有酒味,也沒有咖啡味,是相當敷衍的Tiramisu,同傳統的有大大的距離,真的不想多吃一口!

恒:如果說上次在藝術中心的Assaggio Trattoria Italian 的Tiramisu 不好吃,那麼我敢說這Tiramisu 難吃千倍!沒有酒味、Mascarpone Cheese味,只剩下最底的Coffee 和On top Coco Powder的味道....少了Kahlua & Amaretto 還算是Tiramisu 嗎?而且Mascarpone 打到又粉又起粒,極難吃!(幾天過我自己整了一次都比它好吃!)
(前) Macaroon Foret Noire (後) Mont Blanc

彤:在專頁找到,朱古力櫻桃慕絲脆餅的理念是擺脫傳統馬卡龍的束縛,把朱古力馬卡龍夾著櫻桃慕絲,伴以朱古力忌廉及開心果碎,格調高雅,帶來非一般的馬卡龍味覺。關心果的味道的確挺重,但好像放久了,有點油味。雖說理念是來自Macaroon,但食時候,完全聯想不起。Macaroon皮一樣是挺實和硬,而且沒有杏仁味。入面的朱古力忌廉是幼滑的,用上Dark Choco,圖中白色的忌廉加入了櫻桃酒,酒味在入口後很快就揮發,未有跟朱古力味融為一體就已不見了。整個蛋糕味道都很單調,沒有層次,得一個甜字。

恒:Macaroon Foret Noire。用上兩片大Macaroon 夾著Mousse,如果成功的話,我相信都真的是新的路。但我絕不相信過份突兀古怪的櫻桃酒味可以為食客帶來美好回憶;配合著油味重的開心果碎更是把怪異感覺升級,毛骨悚然

彤:而Mont Blanc令人出奇不意的是用上蛋白餅做底。上面的栗子蓉,栗味不重,很甜,跟美心的栗子蛋糕的栗蓉味道是一樣的。栗蓉不夠幼滑,挺粗糙。蛋白餅的理念其實不錯,但如果可以做得冇咁甜同鬆脆一點,就會更佳。總概而言,如果是要比正價買的話,我是絕對不會吃的!

恒:其實小時候吃過美心西餅的Mont Blanc後就怕了。是北角的幸福餅店 令我對Mont Blanc的印象重新定位!但我相信Chez Shibata之後我又要停一停。跟美心味道口感一樣的藥水味栗蓉、怪味櫻桃酒Cream、超甜牛奶朱古力Coating、又甜又粉的Meringue,就是把所有我討厭的原素集合!其實以Meringue 做中心再用朱古力包裹著想法挺新穎,但有必要做得如此甜嗎?!

到底是來到香港後差了,還是到過法國學藝不代表好吃呢?!

2012年8月25日 星期六

豪華拉麵之旅。rasupermen

銅鑼灣軒尼詩道500號希慎廣場12樓1203號舖



彤:繼續豪華拉麵之旅,早前紅極一時的Mist忽然無故消失,原來是改了名字進駐Hysan Place。新台的風格跟原本的創意路線好像不太一樣,眼見的都是比較傳統的口味。可能因為新開業的關係,侍應們都好像有點忙,不能好好的招待,又讓拉麵放很久仍未上菜,讓廚師都生氣了,但也好,看到了廚師的堅持。

恒:其實我挺享受拉麵之旅,不停的試同類才可以高下立見嘛。之前覺得Mist 太貴遲遲未去,到的起心肝想試吃時就關門大吉了!重生的Mist 總算叫我圓願。繼續其前身創意連名字都很有趣,到底是ra-supermen 還是 super-ramen呢 (笑) 麵的創意度雖比Mist 時代低一點,但仍是不太傳統的選擇。眼前有四個麵箱,見廚師會從不同麵箱拿麵團,估計不同湯底其實是配不同的麵!彤所說的堅持其實是廚師嚴厲地責備店員遲遲不送上煮好的拉麵,擔心質素下降而把兩碗放久了的麵倒掉!讚賞!


(前) 梅。鹽味
(後) 辣蔥味僧
彤:我的梅。鹽味拉麵湯底還算濃,且清澈,但豬骨味未算重,未夠突出。加入梅的那口湯覺得有點奇怪,酸酸的,還是簡單的鹽味比較好。玉子相當出色,蛋味重,酒香亦很濃郁,加上淡淡的醬油味,成功成為云云拉麵店中我最愛的玉子。拉麵未算很突出,冇得揀硬度已很失望。麥香不算重,嚼勁不足,而且快稔掉,所以大家要吃快一點哦!不過掛湯力相當相當的高,每一口都可以帶很多湯入口,是優點。而叉燒嫩得似三文魚,肥的部分不會覺得油膩,所以讓叉燒更鬆化,而且叉燒有很香的炭燒味,絕對是別具一格的叉燒。而辣蔥味僧長浜No.1拉麵的對比甚大,味僧味太重,有點甜,完全吃不出有辣味,甚至比自己的鹽味更遜色呢!

恒:幾經辛苦落單後,熱騰騰的麵轉眼送上。賣相和香氣比較內斂,惟獨溏心蛋走誘人路線。溏心蛋醬汁味豐富、半熟蛋黃軟滑濃郁,確實高分,我都鮮有地想外加多一隻蛋!
辣蔥味噌。味噌成份多得根本和喝味噌湯沒兩樣。喜歡味噌的淡甘香,不過蔥香辣香相對太少,吃多了就欠缺特色。幼身麵條偏軟,麵粉香做得較突出,吸湯力較強,連拍多兩張照的時間都冇,大家享用拍照都不能慢呢。
一直認為當材料上剩,為了品味材料原味,簡單的用鹽調味就最能引出魅力!所以我相信這梅。鹽湯底會更是突顯高湯、梅酸、叉燒的味道。湯底雖聲不上清澈,但味道還算比預期好,豬骨、梅、鹽都有貢獻。尤其吃到梅肉的時間非常醒神吃得更快!用上更幼更吸湯的麵條,吃畢時湯已所剩無幾了。
雖則說叉燒味道真的如熟三文魚一樣,但我卻不太喜歡,太散太碎欠缺咬感之餘更少了油脂在口腔爆發的享受!

2012年8月23日 星期四

LA Creperie

灣仔皇后大道東100-102號鉅芝樓1樓

La Route du Rhum
Coffe Ice Cream, Pineapple,
Rasin, Flambee Rum
彤:恒的火焰生日「蛋糕」,上檯時倒上著了火的Rum,味道相當香,賣相亦很讓人心動。Crepe入面包著的是菠蘿,相當Juicy!Crepe的味道蛋味沒有Fleur de Sel的香甜,也因為包著Juicy的菠蘿的關係,有點濕呢,但仍不失彈牙的口感,不會很糊口。Rasin都只是灑在表面,味道好像沒有融入其中,可有可無的感覺。咖啡雪糕跟Rum是整個甜品的亮點,兩者很配合,Rum的味香甜而不過濃,沒有蓋過咖啡味,雪糕也為Rum的苦澀添上了甜味,兩者是很佳的Marriage。邊吃邊看其他人的Crepe,覺得咸的好似做得比甜得好,賣相甚至有超越Fleur de Sel,下次真的要嘗嘗看。

恒:生日甜點,再給令我印象深刻的Crepes - 可麗餅一個出場機會。來到彤覺得較佳的La Creperie,跟悠閒風的Fleur de Sel不同,走輕鬆小酒館路線。坐在Bar 位既可解悶又可偷師。Crep 只是輕煎過,並未到香脆程度;放上罐頭菠蘿兩大片,包裸好;略為放涼後就灑上提子乾和咖啡味雪榚;最後在客人面前淋過燃燒的Rum。Rum 在火熱下散發香甜氣味,加上迷幻火光,陶醉!雖然配料平凡,但揮散大量酒香的Rum 和Coffee Ice Cream完美地融和在一起,我都要溶化了!只可惜Ctepe 煎得太輕,雪糕、酒、罐頭菠蘿汁令Crepe 變得水水的,美中不足。

Trattoria Doppio Zero

上環文咸東街22號地下(地庫店)


優雅寧靜的環境
恒:生日飯走進這優雅的地庫,對節慶來說挺適合的。Doppio Zero意思是用上了Double Zero - 頂級的麵粉製作新鮮意粉。雖然還有20分鐘才到開店時刻,不過店員仍友善地招待我倆。親切的服務令我更期待Night of Fresh Made Pasta!

彤:環境寧靜優雅,每張檯都放好了一套套的餐具和酒杯,由於早了很多到的關係,人相當的少。







有趣的小匙 & Basic Focaccia


恒:Balsamic Vinegar、Extra Virgin Olive Oil都裝在可愛的小匙中,既好看而可以吃得優雅。只是Focaccia 有點冷冰冰、欠缺香味!

彤:Focaccia很乾,沒有麵粉香,不夠軟熟。以Fine Dining的餐包而言,差一點點才合格呢!而且這個沒有香草的Focaccia好像跟黑醋和橄欖油不太配合。





Cappuccino 



恒:非常有趣 - Cappuccino 竟有重重的朱古力味!如果真的沒有加入Chocolate Syrup的話,這咖啡豆真的太利害了!認真的,奶跟咖啡未能好好混合,只是一般的機沖咖啡。

彤:凌亂的拉花。似是Hot Chocolate多於Cappuccino。沒什麼特別的普通咖啡一杯。





Beetroot Ravioli


恒:主角降臨。一份Ravioli 其實是有6件的,店員細心的先幫我們分成兩份再上菜,服務滿分!Fresh Made Ravioli 非常的滑溜!配上Cream Basil Sauce更是滑到好似要流入喉嚨!紅菜頭作為餡料有獨特清甜的味道,其實跟Sauce 挺配合,但我不太吃得慣。

彤:用上頂級00麵粉的關係,Ravioli的皮相當幼滑,加上Creamy的Sauce,口感相當綿密。麵粉香挺重,讓甜甜的紅菜頭餡味道不致單調。老實說,以紅菜頭作餡,味道真的很特別,你食過甜的Ravioli未?就像是甜品一樣。幸好只是3件,否則應該很快便膩了。



Fresh Made Tagliatelle Bolognese 


恒:糗事一件..我誤會了Tagliatelle是Casareccia 所以上菜時嚇了一下。Tagliatelle 其實是Fettucine 的近親,就當是較薄較幼的扁意粉吧。新鮮意粉有的柔軟而有彈性的口感真是跟超市買到的好太多了!只是簡單的配上Olive Oil & Fresh Basil 就突顯出麵粉香的優勢!不過Sauce 只是不妨礙Fresh Pasta 未能像Al Molo 般令Pasta 加分,可惜。

彤:和Ravioli的皮形成對比的意粉,這個比較彈牙,軟得來又能保留嚼勁,使意粉不致軟爬爬。沒想到肉醬不一定要陪蕃茄汁,這個Sauce肉味很突出,很濃郁,並加入了帕馬森芝士,令不是走厚身路線的Sauce加入了點醇厚的感覺。我幾喜歡這個。

恒:值得一提,餐牌有特別寫明The course is not necessarily in entree size..要加$50 先有Entree Size..但到底Entree Size係幾大真係冇人知..古怪難明的Menu! 

Oma's Kitchen

馬灣珀麗灣沙灘商場1樓

窗外的景
恒:好美的餐廳,別誤會,是說可以望到美境的德國餐廳。德國有名的除了豬手就是各式腸仔,所以腸仔盤走不掉呢!只有四條腸仔,風味各有不同。幼長的維也納腸,腸衣香脆爽口、腍身肉質而且Juicy,如果用上更優質的豬肉大概味道更佳!白色粗大的火腿豬肉腸,雖然皮未算得上是爽口,仍是令一種好咬口,味道更是似午餐肉的火腿,有趣。誠實的說我試不出第三種腸的種類,外型跟火腿豬肉腸一樣,不過味道卻有明顯分別 - 突出了豬肉味道,應該是用上不同部位的肉,不錯!馳名的德國紐倫堡腸,結實的肉質、醬汁的味道,最細小的腸仔卻是最有豐富味道

德國香腸盤 - (左) 維也納 (右) 火腿豬肉
(中上) 紐倫堡 (中下) 試不出
彤:在沙灘邊的餐廳,可看到不錯的景致。香腸拼盤分量不算大,僅有四款半條的腸仔,但足以令人回味。維也納腸腸衣爽脆且薄,肉質很細滑,有綿密,delicate的感覺。而兩款白色的豬肉腸各加入了不同的香草或胡椒,味道突出之餘,又不失豬肉本身的味道。而最後是我最愛的紐倫堡腸,肉質紮實,醬汁濃郁,提升了肉的味道,果然是我最愛的香腸。

德式飯
恒:德式焗飯。Description 指是用上不同香料和芝士混合米飯的特別飯。上菜就嚇到被介紹引起興趣的二人!樣子和椰林閣的白汁焗飯有何分別呢?果然連味道都差不多。奶奶的白汁、硬身的炒飯,幸好沒有雪藏青豆,又有較好的芝士保救一下,否則真是吃不下嘛!
到底是椰林閣有德國特色..還是這裡有椰林閣的港式呢?

彤:同腸仔對比甚大的德式焗飯,完全沒有德式口味,只似是港式茶餐廳的蛋炒飯。但至少芝士味道不錯,挽回點分數。



Garrett Popcorn

中環港景街1號國際金融中心1樓1050號舖


真難想像真的會有人買Gallon Size
彤:終於有幸一試進駐了IFC很久的爆谷店,對,全店只有爆谷。Chicago Mix有Caramel Crisp和Cheese Corn。Cheese味的雖然比較濕,以致爆谷冇咁脆,但是芝士的味道相當濃郁,還有濃郁的牛油味散發著。而Caramel Crisp每一顆都Coat了一層很厚的Caramel,令爆谷相當的脆。Caramel的味不會過甜,如果配合埋芝士味一起吃,那種咸甜混雜的感覺,演繹出另一種味道,甜味將芝士的咸味帶到另一個層之。以這樣的質量而言,覺得比戲院的抵食相當多。


Chicago Mix
真的好味得吃個不停
恒:經過多次,怕肥怕貴,就襯生日放肆下。貪心的我揀選了唯一的Combo - Chicago Mix。一直以為很貴原來只是 $49 店員更會細心地幫客人把兩種爆谷好好混合,比戲院的細心得多!芝士味一入口就勾起我兒時回憶 - 芝士波波 - 的味道..不..更是芝味重、牛油味濃!只可惜口感都如芝士波一樣較腍較油,而且會沾到手橙橙黃黃洗三次才甩色 (笑) 焦糖味每一粒都完美地被焦糖包裸著,所以每粒都乾脆可口、焦糖風味濃郁!兩種味道都很濃郁,容易滿足,所以相信三、四人分享都會滿足。
每粒爆谷都爆開了,跟戲院每 10粒就咬到 3粒未爆開的碎石比起....抵吃太多了!


Simplylife Bread & Wine

Pear Danish
中環港景街1號國際金融中心商場二期1樓1081號舖

彤:最近在金鐘的Simplylife都得到不錯的回憶,所以今次到IFC的巡視一下。這裡的Danish樣子不錯,看上似有千層的感覺,想不到入口也如看到的一樣,層層分明,十分酥脆。有洋梨部分的也不會過濕和糊口。雖然沒有很驚人,但簡簡單單的,作為早餐也不錯。

恒:在眾多的酥點中Pear Danish 迅即向我招手。一個簡單的酥點,外層酥脆、中間濕潤,加上洋梨繼續如蜜糖甜蜜。舒服簡單的小食總令人難以抗拒。

2012年8月21日 星期二

一樂燒鵝

菠蘿油
中環士丹利街34-38號地下

彤:真想不到是米芝蓮餐廳,服務差,環境擠擁。點了菠蘿油,只是為了過過口癮,誰知現在還有茶餐廳的菠蘿油是不暖的。牛油很凍,不過沒有牛油的白味。而菠蘿包的包相當韌,且毫不鬆化。菠蘿包的皇點菠蘿皮做得相當差,完全不是菠蘿包皮應有的味道,而且同包混為一體,奇怪。

恒:即使多孤陋寡聞,入門口時總會看到米芝蓮宣傳嘛,真遲鈍 (笑) 不過就可能正正不知來歷才有最公正的平價!奇怪的人又在叫搭不上邊的選擇 (苦笑) 不常見的方形菠蘿包果然有不常見的..怪口感!軟扒扒的菠蘿皮、又稔又韌的包身、混入太多檸檬精油的植物油..難受!

恒:受不了。匆匆的用奶味甚重的凍奶茶清洗味蕾,就狠狠的咬下肥鵝一件。鵝皮被湯泡過略為韌,不過反而突顯鵝肉的嫩口!回想起,原來這是我第一次吃到嫩口的鵝肉。想不到最後吃的一件最肥美亦是最味美,不過肥美的都是少食多滋味呢!單說味道可能未是很好,不過難得的是在中環可以堅持賣 $30 一份燒鵝瀨,一試無妨。

燒鵝瀨粉
彤:招牌的燒鵝瀨粉也挽回不了菠蘿油的失色,甚至有扣更多分的感覺。燒鵝皮一點也不香脆,仲有點韌添。分不出是什麼部位,有點似脾,但多骨無肉。聲稱是用上炭燒的,但是吃不出來炭燒的味道。也許不夠肥味的關係,肉不夠稔,沒有油脂香,也不Juicy。唯一可說的是瀨粉挺爽口。也許大家樂的燒鵝真的是比較好吃。

2012年8月20日 星期一

豪華拉麵之旅。長浜No.1拉麵

中環九如坊14號地下

新開的拉麵店難得地沒有人龍,非常感恩!
打開大門就聽到日本員工充滿元氣的招呼!精神舒暢!
六款麵食,外加兩款限定
恒:可以延續豪華拉麵之旅確實令人欣喜,聽到這期間有日本廚師駐場更是令人期待!餐牌有六款選擇,還外加兩款限定 - 京蔥拉麵,極辛味噌拉麵 - 比其他拉麵店的選擇多。第一次當然是先試原來的、王牌的,一見高低嘛!

彤:幸好有拉麵店不斷進駐,才可延續豪華拉麵之旅。店子比一般的拉麵店寬敞,挺好坐的。










No. 1 拉麵
恒:No. 1拉麵。我相信會跟店名一樣的選擇就是王牌 (笑) 而且它有齊所有配料,可以一次過品嚐,冇理由不叫吧!因為是九州風的拉麵,用上幼細的麵條,所以愛麵條咬口的我要了 "超硬麵" 好讓我慢慢吃試到硬度的變化。用小鋏子加入辣芽菜後發現餸菜多得見不到麵條,所以快快從叉燒開始把餸各吃一件。叉燒肥瘦比例估計是 2:8 有肉質咬口之餘又有郁芳的油脂香;更有兩片有軟骨位的極品叉燒,皮有炭燒香,豚味更濃厚。雪白的溏心蛋,竟然充滿醬油味和酒香,驚喜!木耳不走清爽路線,反而偏向泡軟、吸收了湯底精華,還不錯。終於送上第一口掛滿了湯的拉麵。噢!豬骨味濃郁,好像跳進了豬骨湯中游泳一樣;咬下硬身麵條就發現舒服的麵粉香,享受!

彤:王牌拉麵的餸菜真是多得毫不吝嗇。檯面放有辣芽菜讓客人自由添加。辣汁相當惹味,而芽菜縱然浸在辣汁,但也不失爽脆的口感和水份。第一口當然是食溏心蛋,蛋味充足,沒有半熟蛋的腥味,入口後,酒味和醬油味中在口腔中犖繞,是用心的溏心蛋。第二口的是麵條,幼身,彈牙,麵粉香重,掛上濃郁的湯,併發出動人的誘惑。而木耳我倒覺得口感恰到好處,吸收了濃郁的湯頭,不只是單調的木耳。極品叉燒豬味濃厚,肉被炭燒脂肪包圍,更顯鬆化,當中加入了軟骨,提升了味道和口感。而奶白的豬骨湯濃郁,骨味尤其重。

辛辣味噌拉麵
恒:辛辣味噌拉麵。上一次是在豚王的選擇,但當時因為味噌鮮明的甜豆味比和辣味如打仗般混亂,所以並未留下美好回憶。幸好今次的味噌甜度不高,輕輕的甜豆味更先是把辣味突顯,再快速緩和舌尖的麻痺感!有趣!

彤:辛辣味噌湯底比豬骨湯更出色。味噌的甜味跟辣味Balance得很好。味噌香而不濃,好讓辛辣味能突出。微辣的湯除了更惹味外,還令豬骨湯底味道更豐富。很回味的拉麵。

恒:元氣的招待是好開始,吃到美味更是心情好!縱然湯底未及 "魂" 清澈帶來的震撼,仍足以叫人享受!特別一提的是雖然 $98 但其實總共是有 5 片叉燒、1 隻溏心蛋、3 片海台、木耳、香蔥,非常抵!比豚王、達磨、龍也更值得推介的拉麵!!

2012年8月14日 星期二

瑞士咖啡室

灣仔告士打道221-226號海聯大廈地下2號舖

恒:近日挺喜歡去茶餐廳,蠻喜歡地道的感覺。新式的咖啡室,環境保持最舊式的茶餐廳卡位,重新包裝舊味道。

更有貼心的感冒餐

瑞士常餐 - 牛油多士, 火腿奄列, 瑞士雞全翼麵
彤:多次經過的新式冰室,今天終於有機會試一下。一聽到名字就知道是以瑞士雞翼為主打的,所以點了瑞士常餐。牛油厚多士烘至金黃免,塗上了厚厚的植物牛油。多士十分鬆化,脆的外面,暖而鬆軟的內裡,唯一不足就是用上植物牛油,不夠香呢。火腿奄列略嫌有點油呢,油味都蓋過蛋味了。而重點瑞士雞翼公仔麵,在公仔麵中看出細心位,不會煮得軟稔稔,放了一會才吃仍保持著彈牙的口感。而瑞士雞翼味道雖然好似不夠甜,但雞翼沒有因為用汁煮久了,而失卻肉質,仍然保持Juicy,肉質結實。而奶茶更是相當香滑,茶香濃而不澀,可以再到訪哦!


中間加插$5 的瑞士卷重溫兒時回憶 =]
恒:常餐大概是有最多款食物、茶餐廳最好賣的套餐,所以亦是最見功力的套餐!多士和奄列落單後火速送到,眼見是厚多士有欣喜,更是塗上厚厚的植物油,雖然未夠香濃油香,但烘得鬆軟的厚多士成了個好印象!
瑞士雞翼麵。肯定不是用上 "出前一丁" 否則就不用有這個彈牙口感,雖然我仍略為覺得有少許腍,但可能是因為在享受多士時放軟,下次再給它上訴吧!名叫瑞士咖啡室,可想而知瑞士雞翼該是重點項目。果然!肥美多汁、口感嫩滑、連不好雞翼的我都想搶奪同行者的那隻!配上跟餐的奶茶,香滑奶味充斥口腔,有美好的結束呢!


2012年8月12日 星期日

Fiat Caffe

銅鑼灣禮頓道77號禮頓中心G5-G6號舖

Potato Leek Cream Soup
恒:經過幾次都不入,今天因為星期日每間餐廳都滿座就來到這Fiat Cafe。辛苦地看懂餐牌下了菜,湯就隨即送上。最近我都喜歡邊吃邊紀錄,這是當下記低的:湯。味精極多,一口就足以抽乾水!有薯仔的口感但仍是稀稀的。Olive Oil、Basil、Leek都可以加返少許清新補救..但如果可以..就唔想再飲吧。

彤:餐湯毫不Creamy,薯味不足,加入Leek和Parsley應該加入了清新感才對,但一點也沒有。有點似是罐頭湯,令人覺得很失望。

Gorgonzola Cream Fusili  
彤:根據WikiGorgonzola is a veined Italian blue cheese, made from unskimmed cow's and/or goat's milk。白汁是用藍芝士煮成的,芝士味很濃,醬汁是Creamy的,但略嫌有點太稠。螺絲粉未夠爽口,有點糊口。加上稠的醬汁,吃起來炒粉粉、黏黏的感覺,可以更好吧?

恒:剛端上的時候確實地被藍芝士的特有辛香深深吸引!如果只是吃一口大概仍會對它難忘,但當吃多口就會發現其實除了芝士味就什麼都沒有了。最後放上的Fresh Basil 在藍芝士大軍欺壓下根本沒有出頭天!而且螺絲粉煮得糊口,配上黏稠度高的芝士醬,絕對有吃槳糊的感覺唷 (苦笑)


Anchovies, Tomato, Egg and Ricotta Panini 
彤:Panini救回Pasta失色的一面。Panini烤得剛好,外脆內軟。內裡的蛋烚得剛好,很嫩,口感跟軟軟的Ricotta很夾。Ricotta的味道不錯,是偏粉的羊奶芝士,羊奶味道很重。蕃茄加入了清新感,而Anchovies就為種種淡淡的餡料加上咸香的味道,如果可以多一至半條Anchovies會更好。


恒:Panini。把包面烘得香脆有斜紋的意大利包。夾著味道突出的Anchovy 和蛋,羊奶芝士Ricotta 不易被察覺,默默的提供奶味令Panini 更圓滿!麵包吸收了Anchovy 的汁更是好吃!

雖然員工挺有禮,地方都闊落,有XTC Ice-cream,Illy Coffee,Tea Forte做強大支援。可惜主菜味道一般,未是很值得!

2012年8月9日 星期四

Cecconi's Italian

中環蘇豪伊利近街43號地下



彤:來到蘇豪,隨便走進一間裝潢比較漂亮的餐廳。可惜先打頭陣的餐包令人很擔心。麵包的表面很油,而且相當韌,像是放了很久。上面佈滿了很多香草,但是完全沒有香草的味道。

恒:當同行者指出我倆第一次食飯的餐廳已經風光不再,就只好隨意亂入一間吧。Cecconis 就在裝修華麗薄有名氣的 VIVO 旁 (真不明白同行的眼光,笑) 其實意大利香草麵包不難整,所以我都略為驚訝眼前的麵包如此韌、如此沒香味,最過份的是在旁的Olive Oil,就想過期一樣只剩下難受的油印味....為著午餐擔憂!


彤:接著上來的湯,總算挽回點點信心。南瓜湯相當Creamy,應該下了不少南瓜蓉,南瓜味相當重,非常香甜。但當中的Croutons不夠脆,甚至有點韌,滲著油味。

Creamed Pumpkin Soup with Croutons and Chives
彤:沙律是沒什麼特別的,菜沒有特別清新,Salami Ham份量很少,Italian Dressing毫不突出。唯獨Chicken Peas比外面處理得好,吃下去時會覺得鬆化 (我覺得是沉泡的時間較耐,可是需要一整天哦)。作為Appetizer,也未免太大份了!

恒:煮個好的南瓜湯其實不難,要的大概是時間和心機把南瓜煮到變成蓉。投入了時間的南瓜湯自然就有回報,相當美味豐富!Chopped Salad 有清新的菜和有勁頭的沙洛美腸還算不錯,不過在湯的旁邊就相形見拙了。

Chopped Salad Salami, Provolone, Chicken Peas,
Onion and Italian Dressing
彤:主菜端上時已散發著三文魚的魚油香,令人十分期待。旁邊的Cucumber Salad刨得相當薄,配以酸酸辣辣的Dressing,十分開胃,去除了三文魚的油膩感。由三文魚的顏色就可看得出三文魚煎得剛好。表面的皮煎得脆脆的,而外層的魚肉比較熟,將肉質感呈現出來,包裹著當中半熟,而嫩滑的魚肉。Yogurt Dressing在熱力下溶化,增加了三文魚的Creamy度,不過個人鐘意沒有Yogurt的一口。

恒:我就不明白為什麼大家去到餐廳總是叫牛扒類呢?其實魚扒都很有魅力唷!三文魚扒散發迷人的香氣。一刀切下去就已經感受到香脆的魚皮,七成熟嫩滑的魚肉,忍不住想快快送入口嘛!魚油的味道和飽滿的感覺有種令人難以抗拒的魔力;撒上檸檬汁後更是突出了鮮味、去了油膩,更吸引!不過啦,可能是我個人不喜歡Yogurt,沾上Yogurt 的反而更Fatty,就乾脆的撥開就好了!

Pan Seared Salmon with Cucumber,
Chili Salad and Yogurt Dressing 
彤:比薩相當相當大!而且相當的薄,很吸引。蕃茄醬底的茄味濃厚,酸酸甜甜的,去除膩感。芝士的分量十分多,芝味的濃郁度合格。而餸菜方面,Spicy Italian Sausage的味道並不突出,所以菇比較出眾,可能因為用上多種不同的菇的關係。雖然恒覺得佢不夠脆,但個人覺得是不錯的比薩了。

恒:Pizza 當然大啦,尤其是我一人要吃上四份三個呢!Pizza 底夠薄邊阿脆,只有中間有一點點不夠脆,或者是不夠挺,所以口感上總覺得有欠缺,更重要的是吃得很狼狽!其他都無可挑剔啦,茄醬酸酸的豐富的,芝士份量味道都充裕!

Spicy Italian Sausage with Tomato,
Mushrooms and Roasted Garlic

2012年8月7日 星期二

C'est la B

大坑銅鑼灣道110-114號地下3號舖


見到蝴蝶Logo就知道是Ms. B系列
恒:出名貴、冇位坐、蛋糕設計浮誇的Ms. B Cakery,終於的起心去新開的大坑Cafe Version坐下食Cake。

恒:平時是因為花多眼亂很難揀。今次都揀了很久,但卻是因為個個都差不多,未算太吸引視線,最終是在Better than Sex 和 Lady in Red 之間決擇!Lady in Red。一求清新的荔枝味。面頭有濃厚的士多啤梨果醬Jelly,清新挺身的荔枝Mousse,優雅玫瑰味的鬆軟Sponge Cake,兩片Sponge Cake中間夾著新鮮的荔枝果肉。
其實味道是正常偏高分,都發現到細緻位:Strawberry Jam Jelly濃厚得似果泥,提供足夠的酸度令整個Cake Balance;Sponge Cake鬆軟、有彈性、夠濕潤,最加分是..既有玫瑰味又有蛋黃香!唉也!有種唔值的感覺,大概是Tony Wong水平,但貴Tony Wong $20!

Lady in Red
彤:Ms B的蛋糕都出了好一陣子,不過就一直都吸引不了我食,總覺得顏色鮮艷得不自然。為了不想太Heavy,選了荔枝味的Lady in Red,以求清新感。頂層是士多啤梨果醬啫喱偏甜,果味好重,跟淡淡的海綿蛋糕形成不好的對比。海綿蛋糕很綿密,但亦不失彈性,是很不錯的海綿蛋糕,看來餅師功架不錯。荔枝Mousse幼滑,清新,沒有藥水味。但每層的口感都差不多,沒有形成對比,也沒有提升任何一層的味道或口感。雖然是挺舒服的Cafe ,但如果索價如何高,又沒有驚人的地方,我比較想食Tony Wong / Petite Amanda / Paul。

QQ便利店串燒

天后電氣道22號

恒:彤多次推介的街邊串燒。牛肉串在醬汁中夾起去燒,被問到七八成熟是否合口味,以為有驚喜!一咬下去稔身入味,不過醬汁鹹得非常,而且肉似是用過鬆肉粉般有點散散的!雞肉串則比較好,皮燒到脆口肉尚算嫩口,醬汁濃度適中,不過太多花生醬的味道跟雞肉似乎不太夾!食完就有人辦稱平時不是今天的看店人主理 (苦笑)

彤:以前經過常暈到好香的燒烤味,但這幾次都好好像減弱了。這兩串都烤得不算香口,火侯未到吧。之前吃過幾次都覺得醬汁調配得不錯,不過這次似乎咸了點。牛肉串很稔,不過完全沒有肉質可言。雞肉串就烤得乾了點,完全不Juicy哦!嗚~不會想再給予上訴的機會。

2012年8月5日 星期日

添好運點心專門店

中環香港站12A鋪(IFC地庫一層)

酥皮焗叉燒包
恒:難得米芝連一星的點心店不必排長龍,可以一試實力。最惟人吹捧的就是這酥皮焗叉燒包!名叫酥皮,並不是西餅的酥皮口感,而只脆皮、有點似脆口的墨西哥、酥化的菠蘿皮,送上少許的香甜。包裸著的是熱力十足的叉燒餡。叉燒醬和蠔油比例好,不算好有爆炸力震撼力,比過鹹濃甜醬優勝!其實最抵讚是當中的叉燒,鬆化咬感又沒有肥膏 (雙眼發光!)

酥皮焗叉燒包 解剖圖
彤:終於一試叫好又叫座的酥皮焗叉燒包,與其說是酥皮,不如講成雪山墨西哥包會比較貼切。包身是鬆軟的,十分纖細的感覺,好像用手輕輕觸碰到都會變形的。裡面的叉燒醬貼度剛好,跟包身的味道十分配合。


韭黃鮮蝦腸
恒:蝦仁新鮮彈牙,腸少皮有舒服飽滿的米水香,不錯!如果韭黃換成芹菜,突出清新清爽我會更為讚賞呢。

彤:腸皮晶瑩剔透,十分薄,米香重。但蝦仁的份量很少,每一口腸粉只分到一兩粒,如果可以改用原隻鮮蝦就好了。

(前) 晶營鮮蝦餃 (後) 香滑馬拉糕
恒:與名字不乎,絕對不算晶瑩嘛!幸好蝦仁還算是鮮味彈牙。惟覺得蝦餃皮應該要再煙韌多些更佳!再一次名實不乎。馬拉糕真的沒有滑的感覺。不過用上黑糖,香味的確比平時黃色的突出吸引;結構都細密軟熟,偏高分的馬拉糕!

彤:蝦餃的蝦比腸粉好,保持了彈性。但蝦餃皮略嫌有點粉,如恒所說做得煙韌點會好點。用上黑糖的馬拉糕,香氣逼人,而且彈性充足,糕身綿密,不錯。

椰香脆麻花
恒:脆麻花一直都以為是脆炸的蛋花。今次的不可能不脆,因為是換上了炸春卷皮,上面再撤上椰絲。相當是炸春卷皮所需的時間較短,所以都沒有平時的油味,較傳統的有優勢。不過先把椰絲炒香才會吸引呀!

彤:沒有預上到是創新的脆麻花。雖說是比傳統的較脆,和少了油味。不過覺得這樣子的脆麻花,因換上春卷皮而失卻了脆麻花的蛋香和貼味。再者,沒有了表面的冰糖或蜜糖,會讓人有點不滿足吧。